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动态 > 正文

杨卫院士做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 发布日期:2022-09-02 】

2022年8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杨卫教授做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作为第二期开讲嘉宾主讲“研究生教育动力学”。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承办,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我院马永红教授主持,线上线下逾千位专家同行、研究生及导师参与了此次论坛。

杨卫院士从缘起、求索、立论三方面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背景,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基本假设,即学科个体假设、产品继承假设、资源稀缺假设、控制递减假设;从研究生教育的定量表征、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基本框架、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定性讨论、案例研究四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规律,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作为研究生教育定量理论的新视角。

杨卫院士指出,研究生教育的定量表征中需要厘清四个问题,即构建观上的经纬结构、管理观上的权力结构、空间观上的几何结构、方法论上的分析结构,为研究生教育动力学打下数理与哲理基础。他从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基本场方程、资源输入、宏观调控、总量刻画、学科演化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多层次演化等方面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基本框架,以及其基于场论与动力系统理论构建的数学结构;并从动力学发展的总体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绩效特征三方面展开,进行了研究生教育学的定性讨论。

最后,杨卫院士以我国四十年实行规模性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多层次递减性控制、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结构和“双一流”建设的评估方法为例,运用研究生教育动力学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客观呈现,如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学位授予人数统计、学位授权单位与学科点的动力学预测、研究生教育与学术诚信建设、“双一流”建设的遴选与评估、新增一流学科的认定等。他特别用特征学、动力学、统计学、生态学、教育学、哲学六层境界来阐述学科建设的动态过程。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张淑林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教授,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顾问、工程师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家平教授,以及来自主办方的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教授等五位与谈人对杨卫院士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各具特色的回应。

张淑林教授认为研究生教育动力学基于不同的角度审视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教育规模预测到“双一流”建设的遴选与评估,深入到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当前,研究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望研究生教育动力学能够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更多的动力。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段丽萍教授认为将动力学原理、方法、模型等融入研究生教育中,拓展了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相契合,如何根据研究生教育动力学原理和交叉学科设置原则引领交叉学科建设,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提出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还有很大差距,应紧跟国际前沿和发展趋势,优化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

周光礼教授认为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一是抓住了研究生教育的三个特征——层次性、学术性和结构性,学理基础扎实。二是从理性人假设、文化传统影响、外部环境影响三维出发,构建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假设模型。三是将力学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定量化分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精准决策。

王家平教授聚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输出变量,国家高度重视,各高校应抓住机遇,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二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加强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各环节质量保障,控制好“出口关”。三是根据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适时调整质量观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陶智教授认为研究生教育动力学将研究生教育和动力学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视角,其中构建的预测方程对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实践至关重要;提出要关注预测模型的运用过程中如何控制人为因素,以及在学科发展具有利己性和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动力学的模型实现特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共生发展,以特色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线上线下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热情参与、积极提问,就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交叉学科建设的困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及推进路径、学科排名、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持续研究等多个议题,与杨卫院士及与谈人进行了充分激烈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研究生教育的理解。

主持人马永红教授总结指出,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在认真学习、消化吸收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收获。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也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研究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需要理论和实践双向探索,需要深度和广度持续推进。

与会者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论坛内容深度与广度共存、理论与案例并重,讨论积极深刻,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视角,促进了对研究生教育的深度思考,受益良多。北航现场与会者人手一册新书《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纷纷请杨卫院士签名留念。同时大家翘首以盼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下一期论坛。


北航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简介:

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由北航联合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中国船舶、中国电科、中国航发、华为技术多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该中心的工作目标是研究产教联合培养长效机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理论与实践体系。该中心通过搭建产教互动交流平台、培养方案研究平台和智库咨询服务平台,重点开展联合培养方案研究、联合培养标准研究、产教融合机制研究和合作交流推广研究等。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简介:

2021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马永红教授担任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此研究基地是在2007年建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现由北航人文(公管)学院、研究生院共同建设,汇聚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的国际国内高校等多方力量,加强研究生教育体系生态研究,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构建和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为北京市、区域及国家重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咨询服务,发挥创新交流平台作用,推进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致力于打造成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力的新型智库。


(文:于妍 图:陈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