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立项名单,我院共获批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任丙强教授
项目类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数字技术驱动特大城市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和实践路径研究
项目简介: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特大城市环境治理面临环境风险超载、复合型污染叠加、治理碎片化等系统性挑战。因此,本课题聚焦数字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的核心命题,运用过程追踪方法,分析特大城市环境数字化治理的现状与特征,考察驱动变革的内在机制及其路径,采用动态演变视角,探究技术嵌入与环境治理变革之间的互构机制和内在逻辑关系,剖析环境数字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优化策略。

贾哲敏教授
项目类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新媒体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的作用机理与效能评估研究
项目简介:本课题主要探讨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治理重心下沉的时代语境中,历经数智化演变的新媒体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的作用机理与效能评估问题。课题以媒介化治理、治理理论为基础,整合跨学科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方法及评估技术,讨论移动社交化新媒体(微博、微信、APP)、视觉化新媒体(短视频、融媒体)、数智化新媒体(一体化平台、生成式AI、具身机器人)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形态与特征,概括典型治理场景,揭示新媒体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的诸种直接、间接机理,从多维度构建治理效能评估体系并实施评估。结论将尝试构建新媒体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推动传播学与公共管理学科对话,提供对策助力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谢凌玲副教授
项目类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基层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形塑机制与激发路径
项目简介:如何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在工作动机,唤醒基层公务员工作热情,成为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本课题采用积极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理论视角,尝试构建基层公务员和谐工作激情形塑的“组织-个体”整合的模型,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探究“组织管理-个体激活”相结合的激发路径,拓展公务员积极行为研究的理论边界。

聂晨副教授
项目类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多层次保障住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项目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形成以多层次供应结构。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1.7亿多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目前,针对保障房差异化供给模式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类型差异,分析不同保障房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二是目标群体差异,探究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群体在获得住房保障后消费行为的动态变化。三是作用机制差异,关注从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解析保障房促进消费的内在路径。研究目标旨在推动住房保障政策从保基本向促发展转型,为优化政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最终实现增强消费信心、激活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的综合目标。

黄文副教授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校实验教学“师-生-机”协同模式与实践效果研究
项目简介:“师-生-机”协同,即教师、学生与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互动与协作。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推动教学结构逐步演变为“师-生-机”三元协作模式。然而高校实验教学发展不仅涉及AI,还需考虑自身教学内容和环境特点及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人员在此课题中,不仅将完成实验教学协同模式理论研究,还将基于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跨学科(如学习科学、实验室科学、AI、虚拟仿真技术等)专业知识,与高校实验教学教师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协同模式的应用策略和规律,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最终从多层次为国家实验教学数字化战略纵深推进提供参考建议。

刘贤伟副教授
项目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工科博士生企业就业力资本动态演化及其对早期职业适应的影响——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的追踪研究
项目简介:工科博士毕业生向企业流动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人力资源配置的战略需求,目前工科博士毕业生企业职业适应问题备受关注。就业力资本作为博士毕业生向企业职场顺利过渡的关键,其内涵维度与演化机制亟待探索,且就业力资本如何影响博士毕业生早期职业适应也尚不明确。课题基于生涯建构理论,构建“适应连续过程”整合框架,采用纵向追踪与政策实验,致力于揭示企业就业力资本动态演化及其对早期职业适应的作用机制。课题突破静态分析范式,创新性提出动态适应理论框架,为破解博士生教育供给侧改革瓶颈、促进高层次人才向企业精准配置提供实证依据,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人文公管学院始终将国家级课题的培育与申报工作置于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的核心位置,依托学科团队搭建课题选题库与资源共享平台,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国家科研政策导向与学科前沿方向,形成了“以培育促申报、以申报强学科” 的良性发展格局。面向未来,学院将以现有成绩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国家级课题培育工作,力争在国家级课题申报中实现量质齐升、领域拓展,以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助力学科内涵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学术力量 。
编辑:张恒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