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论坛讲座 > 正文

人文公管学院举办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提升工作坊

【 发布日期:2024-11-05 】

10月30日晚,人文公管学院在北航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智慧课堂举办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提升工作坊。工作坊邀请两位知名CSSCI期刊资深编辑进行学术论文点评,对学院6名博士生的论文进行优化指导。副院长詹承豫教授代表学院对两位资深编辑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系主任钟爽教授主持会议。贾洪波教授、吴培熠助理教授、专职辅导员夏文静老师以及各研究方向的在读博士生与会。

行政管理方向2020级博士生高书平做分享

高书平博士生做题为《政府治理效能何以影响居民安全感?——基于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的分享。她的研究指出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治安安全感的测量,鲜少关注政府治理效能影响居民安全感的中介变量及链条路径。基于“善治--安全”理论框架,她通过筛洗CSS2021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分析,实证探析了政府治理效能对居民安全感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两位资深编辑对高书平博士生研究方法使用的规范性、视角的时代性进行了肯定,并指出研究中安全的时代含义、指标的选择、结论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点未能充分进行观点展开,地域的异质性未能做出分析;一些观点与论证过程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常识性知识的重复;部分指标选取与特点分析,客观上比较困难,在因果机制的分析设计上需要进行再思考。

应急管理方向2022级博士生孟子龙做分享

孟子龙博士生做题为《超大社区公共安全合作供给的持续之道》的分享。他的研究指出超大社区由于其规模庞大而面临着干预无力、运行无序以及利益分化等多重结构困境。他进一步分析了S市K社区的“平安家园”实践。并将公共安全合作供给的持续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研究认为通过社区的场域支撑将生产秩序落地,使生产能力和生产意愿在秩序中实现耦合。

两位资深编辑指出该研究的选题新颖。但论文在理论构建与案例分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衔接;强调动态规模与逻辑的搭建至关重要,逻辑主线应保持统一,以确保论文的连贯性和说服力;并在文章整体用词上应注重匿名性与一致性,以提升论文的学术严谨性。特别是论文中案例描述的比重过大,导致理论阐述不够充分。此外结论部分对场域支撑的阐述尚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为此,他们建议作者可通过优化结构,整合案例、突出研究发现了哪些规律,并明确问题意识,在修正理论、提高应用性的视角提高研究创新性。


应急管理方向2023级博士生刘聪做分享

刘聪博士生做题为《环境治理何以打好“常规+运动”的“组合拳”?》的分享。他基于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从结构—过程视角出发建构常规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结合的大气污染双轨耦合治理框架,揭示并解释双轨耦合治理的驱动力量与运作机制。研究发现领导关注与政府注意力聚焦、民意表达与公众需求驱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北京大气污染双轨耦合治理的实现。

两位资深编辑肯定了此研究的立意新颖,认为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兼具社会价值,并且认可此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结论也具有一定的深度。但编辑指出该论文中“二维四分”象限在表述上存在模糊,非常态环境还是非常态任务存在混淆。他们指出此研究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是研究治理机制而不是耦合过程。针对上述问题,他们建议将论文的若干分散部分合并为一个耦合机制部分,以更加清晰地呈现论文的核心内容。同时,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建议承认研究的特殊性,包括特殊的地点和特殊的时间,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论文的研究背景。

行政管理方向2023级博士生申红梅做分享

申红梅博士生做题为《场景与数据驱动下的敏捷治理:基于政务大模型的案例分析》的分享。她基于如数字人“小浦”、海淀文旅大模型、“QAX”机器人等多个实践案例分析发现,在多样化的场景中,不同类型的政务大模型既能回应理论需求,又能有效应对政务服务面临的挑战。研究指出政务大模型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高质量数据需求等新问题。

两位资深编辑指出文章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但此研究论文前后逻辑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影响了研究的严谨性和可信度,强调此篇论文存在“敏捷治理”与“常规治理”概念混淆的问题,并指出当前研究中的场景与AI敏捷治理关系不甚明确,缺乏清晰的解释和论证。特别是当前研究中缺少实际调研,后续修改应更加关注“效率”“风险”等具体要素,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敏捷治理在智能政府服务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进一步梳理场景与敏捷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工具-目标关系,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管理方向2024级博士生徐培洋做分享

徐培洋博士生做题为《美国州级应急行动预案的结构特征与对比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研究》的分享。他在搜集整理美国39个州的应急行动预案后,引入PMC指数模型梳理其结构特征并进行量化对比评价。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州级应急行动预案在质量上差异较为明显;州级应急行动预案反映了美国在预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视等。

两位资深编辑对该论文的规范性与工作量给予了肯定。但指出文章的标题、启示平淡,缺乏吸引力;在结构特征方面,文章未明确划分结构的标准以及理论框架,仅依靠PMC指数的一级指标不够充分。此外,论文在观点的因果关系阐述不够清晰,“修订记录”缺失的进一步解释,预案的变化与应急事件的关联未进行充分说明。在整体表述和用词上需谨慎,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针对以上不足,他们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将39个州的研究内容列入副标题,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同时,更应进一步完善和独立文章的导向与启示部分,使其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文化传播与管理方向2024级博士生李怡箫做分享

李怡箫博士生做题《政府投入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的分享。她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及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算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投入产出水平,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和时空地理回归加权模型,检验不同类型政府投入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影响的时空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两位资深编辑对该研究给予了肯定,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在省域划分与对比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与指导价值。但他们同时指出研究中数理特征过多,而多视角的理论分析相对不足,这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启示对策部分缺失了对文化特殊性的考虑,使得研究结论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无异。同时选取指标存在混淆,如供给、需求型的指标未能明确区分。他们建议作者可以考虑将31个省级行政区列入副标题,同时对结论中的不同类型进行着重分析,并采用多学科视角,如历史、经济、文化资源等,以丰富研究内容和提升研究价值。

钟爽教授做总结发言

在本次工作坊的尾声,钟爽教授进行总结发言。钟爽教授再次对两位资深编辑的到来与点评表示衷心地感谢。他们专业、细致、深入的点评涵盖了内容、选题、结构等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在场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参与此次工作坊的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非常感谢学院精心组织此次活动,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与资深编辑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至此,本期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提升工作坊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