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视野 > 正文

我院胡象明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上发表文章

【 发布日期:2020-08-26 】

重大社会风险的形成机理与传导机制

风险是指与人的利益相关的某一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正确认识重大风险的传导及其规律,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会治理中通过制定、采取合理的防范对策,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胡象明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风险是当代风险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什么是风险,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即某一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但并不是任何不确定性都可以被称为风险,因为风险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更进一步,是相对于人的利益而言的,因此我们通常将基于人的利益相关的某一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称为风险。

从理论上讲,与人的利益相关的事物发展变化,不论是朝着对人的利益增长方向变化,或者是朝着利益损失方向变化,都具有不确定性,均可被称为风险。但我们对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可能对人类利益造成的损害及应对,因此,本文在讨论重大风险传导时更多地关注风险事物或事件朝着利益相反方向变化的态势,重点探讨作为风险传导起点的风险源、风险传导的路径和方式、以及作为风险传导加速器的风险放大站,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重大风险治理的基本对策建议。

风险源:风险传导的起点

所谓风险源,通俗地讲,就是引发风险的源头。在生态学中,风险源是指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或多种的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风险来源,如人为活动、外来物种等;在公共卫生研究领域,风险源是指引发公共卫生风险的突发事件,如2002年冬在广东发生的SARS,2019年12月在武汉出现并蔓延的新冠肺炎;在社会学中,风险源是指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或多种社会性风险源头,如敏感性社会群体事件等;在公共管理学中,风险源是指对公共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或多种的公共性风险源头,如敏感性工程引发的环境安全问题、公共权力产生的贪腐问题、公共机构及其人员的不当言论等。

我们通常说的重大风险的风险源,一般是指有可能引发重大公共风险的风险源头。所谓重大风险,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与这种风险相关的事物或事件,一定是全社会十分关心并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紧密相关的事物或事件,如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一般说来,仅是小部分人关心的且仅在小范围有影响的事物或事件,其风险不构成全社会意义上的重大风险。

第二,这种风险具有相当的程度,足够对社会全部或一定区域的局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重大风险也体现在程度上,当其程度很低、影响非常小的时候,还不能称为重大风险,但某些初期的低度风险有可能发展演变为重大风险。

第三,重大风险一定与重大利益相关,只有可能对社会全部或一定区域的局部造成重大利益影响的风险,才可能是重大风险。

从以上重大风险的特征看,重大风险源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需要有与重大风险相关的事件作为风险源事件,这应该是一起或多起可能会对众多人重要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件,如果纯属私人事件,而且对公众重要利益少有影响,或虽对公众利益造成影响但并非重要利益的影响,一般很难成为重大风险的源头。

第二,作为风险源,其所造成的风险具有快速扩散的趋势。我们知道,有些事件也存在一定风险,可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源,但由于其风险发展很慢,甚至处于停顿状态,这样的事件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现实的重大风险源。

第三,公众对这一风险源具有高敏感度,即公众高度关心这一风险源的发展与扩散,如果一直只是少数人才关心的风险源,也很难成为重大风险源。

重大风险源一旦形成,就成为风险传导的起点,如同导火线,将直接引起事变爆发。例如,1914年奥匈帝国皇太子被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或导火索。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成是20世纪全球最大的风险事件,那么,奥匈帝国皇太子被刺这一事件也可以看成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风险源。随着重大风险源的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重大风险的进一步传导和扩散就难以避免。

单一性和聚集性:风险传导的两种基本模式

风险传导模式是风险传导路径、方式的总称。路径在日常生活中指的是道路或路线;在网络中,路径指的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路由。这里所说的风险传导路径,就是指重大风险传导的基本路线。重大风险源一旦形成并具有向外扩散趋势,就必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向周边传导。在这个传导过程中,风险需要找到一个承载风险的实体,这个实体被称之为载体,风险附着在这个载体上,通过这个载体向周边的事物传导。风险传导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有形载体,如人、动物、病毒、自然物体、劳动产品、货币证券、社会组织等;也可以表现为无形载体,如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风险源正是通过这些载体以一定的路径和方式不断向外传导和扩散,然后形成更大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是影响了全球公共安全的重大风险,且其最早的风险源至今仍无法确定。但从这一疫情6月中旬在北京地区的传导路径看,首先这一风险有一个原初载体,这就是新冠病毒,但仅凭这个原初载体还不能实现传导,还需要另一个载体,即人体。当这一病毒附着某人身上时,即从这个人传导给另一个人。如果我们把0号病人称之为A,由0号病人传染给1号病人,我们将1号病人称为B,1号病人又会传染给2号病人C,……也就是说A把风险传给了B,B又把风险传给C,C还会把风险传给D……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风险传导链条。从A到B到C再到D……,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传导路径,A、B、C、D分别是传导的直接载体。这种传导模式顺序依次为A→B→C→D→……,所依据的传导方式是一种一对一的方式。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风险传导的路径和方式统称为单一性传导模式。

但在很多情况下风险传导并不是这样通过一个载体向另一个载体依次传导,而是以一种更快捷的路径和方式进行传导或传播。例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的传导过程中,某个或某几个新冠肺炎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家人聚餐或与更多人聚集,一次性地造成多位甚至数十位新的患者,以致引发大规模的传播。类似这样的风险传导路径和方式,可以称之为聚集性风险传导模式,其基本的传导路径是由A或B或A与B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将风险传导给C、D、E、F、G或更多人,其传导方式非一对一的传导,而是一对多或多对更多的传导,这就会很快地形成局部的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单一性和聚集性是两种最基本的风险传导模式,两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后果。从传导路径看,单一性传导是循着A→B→C→D→……这一直线路径传导的,而聚集性传导则是一种以风险载体携带者(一个或多个)为中心向着周边多路径传导的;从传导方式看,单一性传导是一对一的传导,如A向B、B向C的传导;而聚集性传导是一对多或多对更多的传导,即一种“中心开花式”传导,如A同时空向B、C、D等传导,或A、B同时空向C、D、F、G、H等的传导;从传导的后果看,单一性传导的速度较慢,规模较小,并且易于事后追溯,危害较轻;而聚集性传导的速度快,规模大,并且事后追溯的难度大,危害更严重。

放大站:重大风险传导的加速器

最初提出的风险放大主要是指发生在风险信息的社会传播过程之中,信息或信息源经过传播者传播,并到达接收者的过程中会加强风险信号,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风险信号的传递过程,而是一个信息的加工、建构、交流的过程,以致风险信息不断得到加强而放大其效应。通过放大,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入池塘,涟漪向外扩散,将风险源载体原有的风险扩散成更大的风险。在社会风险放大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风险放大站:一个是社会站;一个是个体站。社会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意见领袖、文化与社会群体、政府机构、志愿组织和新闻媒体等;个体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的注意力过滤器、解码、直觉启示、评估与解读、社会环境中的认知等。风险放大站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加速了风险的传导或传播,起到了一个风险传导加速器的作用。

其实,不仅社会风险存在着放大站,自然风险也同样存在着放大站。还是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6月中旬北京新发地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中,因为患者中的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与这一地点有所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丰台新发地批发市场就起到了风险放大站的作用。对于公共卫生风险的传导或传播来说,医院、餐馆、大型商场和旅游景点等人群密集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此类风险放大站,因此在日常风险防控中,尤其需要对此类地点高度关注。

针对重大风险形成与传导的应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一,重大风险传导是一个过程,随着风险源的形成,逐渐开始向周边传导和扩散,如同星星之火,一旦具备条件,就会产生燎原之势。因此,要防范重大风险,必须在早期就进行风险识别,尽可能精准找出潜在的风险源,并对这个潜在的风险源进行严加防范,谨防现实风险源的形成。从源头控制,这是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的最佳办法。

第二,重大风险传导具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单一性传导模式和聚集性传导模式,当然还可以派生出其它多种模式。从传导的后果看,聚集性传导模式的传导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更难追溯,后果更严重。因此,从传导模式看,我们在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时,应重点注意聚集性传导,重点堵住聚集性传导路径,谨防重大风险聚集性传导和扩散现象的发生。

第三,风险放大站在重大风险的传导和扩散过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一般来说,重大风险的聚集性传导都要经由风险放大站才能实现。因此,在重大风险防范过程中,应对风险放大站进行必要的评估,弄清楚哪些地方和事件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风险放大站,并对这些地方和事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阻止其成为现实的风险放大站,以缓减重大风险的传导速度和传播规模,尽可能防止重大风险变为重大危机或现实灾难。

(本文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7月第3期)

(王远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