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全职教师 > 全部 > 正文

刘贤伟

【 发布日期:2019-03-10 】


基本情况:

刘贤伟,贵州大方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环境心理与教育



联系方式:

liuxianwei@buaa.edu.cn



主持课题: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工科博士毕业生企业高质量就业的实证研究:内涵、影响机制与促进策略”(2022,在研)

[2]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重点项目:“面向高技术企业的首都工科博士生就业现状及促进机制研究”(2021,在研)

[3]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一般项目:“可持续发展融入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效果及国际比较研究”(2019)

[4]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首都地区工科博士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模式及国际比较研究”(2018)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与工程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项目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2017)


近年代表性成果:

专著/编著:

[1] 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教育部高校与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项目的实证研究 [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 No School Left Behi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2000–2020) [M]. Routledge, 2021.

[3]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典型案例汇编(2012)[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学术期刊/报纸专栏论文:

[1] 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科技人力资本理论的MASEM分析[J]. 重庆高教研究, 2022.

[2]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须理顺内外因关系[N]. 中国科学报, 2022-06-14.

[3] 工科大学生可持续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检验[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 Factors Affecting COVID-19 Preventive Behavio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eijing,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5] 我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演进、向度与展望——基于巴斯德象限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

[6] What Affects PhD Student Creativity in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the Joint Training Pilot Project [J]. Higher Education, 2020.

[7]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College Impact Model to Understand Chines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Sustainability Consciousness[J]. Sustainability, 2020.

[8] 师生关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学术兴趣的中介作用[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

[9] Factors Influencing Public-Spher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among Mongolian College Students: A Test of Value-Belief Norm Theory[J]. Sustainability, 2018.

[10] 社会资本、组织邻近对校所联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 高教探索, 2018.

[11] 社会资本对校所联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12] 青年群体生态价值观的结构、现状与特点——基于10个城市实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13] 校所组织邻近性对联培博士生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14] 霍兰德职业兴趣、深层学习与大学生读研期望的关系研究——基于5所985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15] 新知识生产模式下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问题及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16] 我国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模式及其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17] 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目标定位及其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扎根方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18]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

[19] 大学在线课程的持续性创新:从MOOC到SMOC[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5.

[20] 美国超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社会生态学院为例[J]. 高教探索, 2014.

[21] 蒙汉藏大学生环境关心的跨文化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14.

[22] 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23] 新生态范式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修订及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科研奖励:

[1]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6)

[2]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16)

[3] 第二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6)

[4] 第七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7)

[5] 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2018)



学术兼职:

[1]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

[2] Higher Education(SSCI)、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SSCI)、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SSCI)、Sustainability (SSCI)、IJERPH (SSCI)、Taylor & Francis等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同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