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院马永红教授接受CCTV采访:解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新规

【 发布日期:2024-11-07 】

在人文公管学院三层的智慧教室,马永红教授接受了CCTV《新闻直播间》的专访,就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新规的出台进行了深入解读。

据了解,马永红教授领导的团队在2021年受教育部委托,负责开发研制有关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基本要求的框架。该框架不仅是马永红教授团队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还征询过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师生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制定过程中还汇聚了我校多院多语种的众多年轻教师、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集体智慧与努力。

以下为原报道:

CCTV《新闻直播间》2024年10月30日13:30报道:

工程类博士获取专业学位新规出台

【主持人】今年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规定,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申请学位。其中实践成果答辩是一条新渠道,那具体如何实施?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试行)》,并将于明年1月份开始实施。

【解说】据介绍,这一基本要求是我国首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质量标准。它的适用范围是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是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学位授权点,导师对学位论文或申请学位实践成果进行管理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解说】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的研究生在学规模达到388万余人,到十四五末,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博士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将大幅增加。今年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在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同时,明确规定,专业学位博士申请人可通过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相应学位,这意味着我国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专家认为,基本要求文件的出台符合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实际。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永红: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也进一步提出,要培养卓越工程师,要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我想我们推进工程博士的改革,尤其是体现在学位成果的改革上的,这是进一步推进工程博士这样的一个发展的必要。

B7BD2

【主持人】目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已经成为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的主要类型,那么什么样的实践成果可以申请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有哪些流程我们继续来了解。

【解说】基本要求明确,实践成果应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围绕实际工程问题与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包括技术攻关与工程或设备改造,工艺与产品创新,新材料与新设备的研发,前沿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优化,原创性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探索等。实践成果的形式,包括重大装备、仪器设备、软件产品、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等。以重大装备为例,需通过同行专家的鉴定或评审并获得实际应用效果。基本要求还强调实践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应在实践中产生新专利、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对推动工程实践作出重要贡献。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主要流程应包括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可行性论证、实践成果实施、实践成果总结报告撰写、实践成果展示与鉴定,或评审、实践成果答辩等。其中可行性论证展示与鉴定答辩等环节应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家表示,基本要求结合学位法要求,首次明确了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标准和程序,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学位,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定位和标准,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永红:它的选题、它的内容,它的组构方式,它怎么评价,我觉得是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案,出现了产品,不管是装备、是工艺、是标准,必须要通过验证,实践成果没有那么容易就一步一步的走下来,实际上也是个很艰苦的过程。

【主持人】如何推动基本要求更好落地,有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细化持续迭代更新。

【解说】据介绍,下一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鼓励各培养单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本单位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具体标准,并开展多样化探索,不断完善具体要求和操作程序,将面向广大导师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并及时推出典型范例,推动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学、论文指导和论文评价等实际培养环节中落地落实。还将结合各地各培养单位实施情况,持续迭代更新。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永红:有一个科学的评价的制定,容不容许有一个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断的去解决,不断的去调整,慢慢的走向一个更好的更适切的方案,也是试点的目的。



媒体链接:https://app.cctv.com/special/m/livevod/index.html?vtype=2&guid=9ae7fb98f14747edaebb2cb387abde85&vsetId=C10616

受访者简介:马永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