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视野 > 正文

我院詹承豫教授在《中国应急管理报》上发表文章

【 发布日期:2021-12-20 】

坚持中国道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完善全灾种、全流程的风险治理机制,明确其组织机构和运行流程,将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会商、风险处置等风险治理职能常态化,从以处置灾害为中心转为以处置风险为中心,真正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进一步完善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加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的修订更新工作,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标准规范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需要在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直面新形势、新风险和新挑战,坚持中国道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全党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图片

重要论述,指明战略方向

图片


指明“统筹发展和安全”和“两个至上”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念不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和“两个至上”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发展脉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明确“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建设路径。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到唐山调研考察,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深刻揭示了风险管理、综合减灾的工作理念,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化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从单一类型灾害应对到综合应急管理,再到2018年组建应急管理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在同各类事故灾害斗争中不断完善。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案等制度体系,探索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图片

居安思危,直面风险挑战

图片


极端天气导致灾害风险加大。从历史上来看,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调研时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一系列极端灾害发生。在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水旱、森林火灾等多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趋于复杂,我国进入自然灾害与各类事故隐患共生的高风险社会。21世纪以来,我国因地质灾害、洪涝、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高度关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抗御灾害能力。

安全生产领域风险依然突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领域风险依然突出,同时我国正处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当中,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防控和隐患消除面临新的挑战。如部分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安全保障能力差,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不到位;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地下矿山风险防控能力较低,使用淘汰落后工艺、违法分包转包、整顿治理措施不落实等问题突出;在交通运输和建筑施工领域,一些车辆、道路、桥梁以及安全防护设施技术标准偏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总体偏低,依然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问题。

“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树立得不够牢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但当前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部署上存在明显差距,在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突出,发展和安全不同步、不统筹、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思想上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深刻,行动上缺乏切实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有效举措,配套上缺乏统筹安全必需的投入、考评、激励等约束机制。



图片

继往开来,坚持中国道路

图片


坚持理论创新,提升系统韧性,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至上”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系列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引,以强调动态、有机、整体的系统治理思维的系统理论为学科基础,以强调防御力、恢复力和稳定性的韧性能力建设的韧性理论为建设路径,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理论体系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政协同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探索将国家有关指挥协调机构职能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党政协同的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进一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的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上下联动。在地方层面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党政协同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和指挥体系建设,推动“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至上”“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在地方落实。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完善全灾种、全流程的风险治理机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为此,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优势,推动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关键决策点的关口前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完善全灾种、全流程的风险治理机制,明确其组织机构和运行流程,将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会商、风险处置等风险治理职能常态化,从以处置灾害为中心转为以处置风险为中心,真正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推进科学化和法治化,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加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的修订更新工作,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标准规范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扩编赋能,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要进一步扩编赋能,推动与“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需求相匹配,强化全流程、全灾种的风险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对地方专职救援队伍,要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装备物资保障水平,强化福利待遇保障措施,增强稳定性和战斗力。对社会救援队伍,要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演练,对所需的场地、设备及维护、人员培训等提供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詹承豫)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责任编辑:樊晓丽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孟德轩



( 编辑 / 朱婧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