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论坛讲座 > 正文

人文公管学院举办第11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

【 发布日期:2024-03-10 】

3月7日下午,人文公管学院第11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在北航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智慧课堂举办。本期沙龙由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刘畅、龙彦文进行学术分享,刘杨副教授、樊文强副研究员担任点评嘉宾,专职辅导员夏文静以及来自不同专业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参加,沙龙由刘杨主持。


刘畅做题为《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特征和培养机制研究》的分享。她首先基于我国大学生心理调适行为有不同于前辈们的特征,而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实践仍存在滞后的背景,探索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特征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实践与管理。分为四个维度研究:研究一访谈了教师、教务管理人员、本科生和研究生,得出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行为的五大特征。研究二开展了横断历史元分析,差异很大、主动求助、情感淡漠、人际协调能力低得到验证,自我意识无显著变化。研究三基于两所大学心理测评数据,进一步验证研究一的结果。研究四提出针对大学生心理调适特征的“导师+”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符合心理调适特征的四点建议。


龙彦文做题为《教师的技术采纳赋能了高质量学习吗?西藏城乡课堂的图景差异》的分享。她首先基于教育数字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石的研究背景,立足西藏城乡课堂,调查教师的技术采纳状况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运用多层次模型分析发现,教师技术应用程度较高,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但相伴而生的技术焦虑却不利于学习质量。教师未能借助技术激活课堂互动,城乡教师间的数字鸿沟加剧了学习质量的落差。城市教师的技术应用使学生获益更多;而乡村教师技术焦虑严重,阻滞了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建议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支持教师技能提升的制度保障,教师应回归教育本真和课堂互动,消解非理性的技术焦虑。


对于刘畅的研究,刘杨首先肯定了研究选题的新颖度,建议增强理论上的建构性、创新性,可以丰富结合最新研究理论,细化分析框架,并对心理调适的概念进一步界定清晰。对于龙彦文的研究,刘杨首先肯定了研究的工作量,建议突出重点研究思路和逻辑,对学习质量的关键变量选取进一步推敲,研究假设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断或演进。

对于刘畅的研究,樊文强首先肯定了研究的完整性,建议进一步阐述第三部分研究中高校的选取方式,以便更好支撑前期研究和结论,以案例研究方法丰富管理机制部分的研究,同时对理论框架的具体形式进一步优化。对于龙彦文的研究,樊文强首先肯定了选题的意义,建议标题进一步聚焦重点,优化完善主标题,确保主标题能体现研究特色,研究必要性进一步阐释清晰,对变量的选取依据要充分论证。

两位汇报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兴趣,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启发大家深入思考,在场同学积极参加了讨论,本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编辑|高诗佳

供稿 | 尘兴邦 李世佳